近年来,济南国防动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,针对国防动员工作实际,广泛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、技能训练、隐患排查,党员干部职工责任意识逐步增强,制度机制不断完善,防灾减灾预警报知能力、快速反应能力、应急处置能力、物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。
持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。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宣传教育“五进”,普及防灾减灾知识,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。在“济南人防初心长廊”、人防公益场所等设立防灾减灾宣传栏目、展板,建设VR网上宣教展馆,制作系列人防科普动画视频,组织开展知识竞赛、有奖竞答、现场展示等活动,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防灾减灾知识。

严密组织人防应急救援训练。针对担负任务,每年组织开展前方指挥部及供电保障训练、移动排涝救险训练、无人机操作训练、车载电台训练、水域救援训练,通过练协同、练指挥、练实操,达到演练队伍、磨合机制的目的,不断提高人防应急救援能力。

扎实组织人防工程防汛备汛工作。建立健全防汛组织领导机构,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,强化物资准备和训练演练,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值守、检查巡查、隐患排查整治制度,确保通信联络顺畅,责任落实到人,重点部位管理到位,人人熟悉掌握疏散信号、疏散路线,防汛减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。

充分发挥防空警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。加强防空警报体系建设。更新防空警报控制系统,实现统一发放、统一控制;升级换代防空警报器,实现语音播报;定期组织巡检维护,时刻保持良好技术状态,确保随时拉得出、用得上、鸣得响;重视发挥防空警报在城市应急联动中的作用,将防空警报资源拓展运用到防灾减灾救援报知领域。

了解“全国防灾减灾日”
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,自2009年起,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,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,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师,更加重视防灾减灾,努力减少灾害损失。
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是“防范灾害风险,护航高质量发展”。

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、伞、人为基本元素。
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、未来和希望,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、呵护之意,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、一老一少,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“众”字,寓意大家携手,众志成城,共同防灾减灾。
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。
设立“全国防灾减灾日”的意义
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灾害种类多、分布地域广、发生频率高、造成损失重。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,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,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,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。
通过设立“防灾减灾日”,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,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,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,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,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,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。